2025年02月22日

双语| 邻里的呼唤:肯·派尔的使命驱动人生 以行动向社区诠释爱邻如己

作者: 李惠霖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2月20日 10:27 |
播放
中文
English

编者按:北京盼望花园创始人尹伯斌本人在北京期间,长期从事成瘾症社会边缘群体的创业和就业教育,投身于社会边缘群体回归社会正常生活的服务。日前,尹伯斌和他的爱女李惠霖在旅美期间,积极关注并参与美国数家使命导向教会的活动中,深有感触。本文是李惠霖写到的让他们深受感动的美国一位以行动践行信仰的使命者·派尔(Ken Pyle)的人生。

邻里的呼唤:肯·派尔的使命驱动人生

八年前,当肯·派尔(Ken Pyle)先生搬到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时,这座阳光明媚的城市迎来了一位以行动践行信仰的使命者。这位美国海军退役上校没有选择安享退休生活,而是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他以深植心中的圣经典故“好撒玛利亚人”为指引,将每一位相遇的无家可归者视为自己的邻舍,并以实际行动向彭萨科拉社区诠释了“爱邻如己”的真谛。

“谁是你的邻舍?” 当肯·派尔先生说,“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就是我的邻居。既然他们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有责任为他们做些什么。”

从战场到街角:使命的延续

肯·派尔先生的使命感源于他漫长的军旅生涯。他于1968年加入美国海军,服役26年,历任舰艇和飞行中队的指挥官,以及航空母舰的执行官。在服役期间,他曾率领数千名水兵,乘坐战舰穿越风浪。这些经历锻造了他果断坚韧的品格。然而,真正改变他人生方向的,是1994年退役后,他开始关注社会问题。

“无家可归者的眼神似乎在呐喊,充满了被社会遗弃的痛苦,” 肯·派尔先生回忆道。他明白,仅提供一顿饭或一张床并不足以改变他们的处境。在他与妻子搬到阿肯色州史密斯堡(Fort Smith)后,他发起了“河景希望中心”(Riverview Hope Campus)项目,历时八年筹集了400万美元,建成了一座功能齐全的无家可归者庇护中心。这个中心不仅提供住宿和餐饮,还包括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宠物寄养和现场医疗诊所。

搬到彭萨科拉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继续这项使命。派尔意识到,解决无家可归问题不仅需要提供庇护所,更需要唤醒社区的共同参与。他积极与当地组织合作,为那些生活在街头的“邻舍”带来尊严和希望。

邻舍的定义:从圣经到现实

肯·派尔先生以《路加福音》中“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为行动指南。故事中的撒玛利亚人不顾社会隔阂,帮助了一个被抢劫的旅人,通过行动展现了何为真正的邻舍。派尔从中体悟到,邻舍的定义不受种族、身份或地理位置的限制,而是植根于同情和责任。

“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是我的邻居,” 肯·派尔先生说。“无家可归者是我们在街上最常见的邻居,我们的责任是接纳他们,而不是回避他们。”他曾走访史密斯堡的街头和河边营地,与无家可归者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他的关心不仅限于基本需求,更为他们提供有尊严的生活条件。“无家可归者的痛苦是真实的,”他强调说,“帮助他们是基本的人道义务。”

  在史密斯堡,派尔的努力远超个人行为。他组织社区募款,与地方教会合作,并寻求私人捐助,成功筹集资金建造了一座低门槛的庇护所,配备适当设施以增强服务。他还与市长和市议会合作,倡导减少执法对无家可归者的干预,转而提供庇护和资源帮助他们重建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保留他们仅存的尊严,而不是通过强制让他们感到被社会拒绝,”他强调。

慷慨的援助:拒绝不道德的交易

肯·派尔先生坚决反对将援助变成交易。他拒绝将宗教参与作为接受帮助的条件,认为真正的援助应建立在信任和尊重之上,而非胁迫。

在他负责的庇护中心,每周都会邀请不同宗派的牧师传道,但居民完全可以自愿参与。“福音是一种吸引力,而不是一种压力工具,”他说。“我们希望通过行动展示基督的爱,让他们自由地感受,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

“好撒玛利亚人见证”的温暖:从陪伴开始

肯·派尔先生认为,真正的帮助超越物质支持,更在于人与人的联系和陪伴。他坚持庇护中心提供热餐,而不是冷罐头食品,志愿者也被要求倾听居民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分发物资。“尊重他们的故事是帮助他们重获尊严的第一步,”他强调。

曾经有一位被称为“营地市长”的人,在街头流浪多年,对所有援助组织都深感不信任,从未考虑过进入庇护所。在庇护所开放之前,派尔始终坚持与他建立联系,倾听他的故事,最终赢得了他的信任。当庇护所正式开放时,这位“市长”决定试住一晚。在那里首次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后,他选择留下来。他的决定还激励了30多名长期流浪者跟随他的脚步,搬进了庇护所。

在庇护所的帮助下,这位“营地市长”努力重建生活,最终租了一间公寓,告别了无家可归的生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得以以尊严和尊重的方式生活。

这一经历深深打动了肯·派尔先生。“这正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他说,“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从个人到社区:爱的纽带

肯·派尔先生明白,解决无家可归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努力。他积极与史密斯堡的教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合作,共同为无家可归者开发长期的住房和社会支持方案。提倡社区合作,他将庇护所设想为不仅为居民提供庇护的地方,更是教会和社区共同应对社会挑战的枢纽。在彭萨科拉,派尔也在努力为当地无家可归者带来同样的尊严与尊重。

结语:邻舍的呼唤

肯·派尔的故事忠实地体现了好撒玛利亚人的精神。他将信仰化为行动,将无家可归者视为生活中的邻舍,通过尊重与关怀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稳定。他的努力不仅帮助了无家可归者,也唤醒了社区对社会问题的重视。

“我们无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可以尽力帮助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 肯·派尔先生说。“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继续前行。”

肯·派尔先生的使命不仅仅是对无家可归者的关怀,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提醒:我们的邻舍就在身边。我们是否愿意成为他们的好撒玛利亚人?以爱与行动回应呼唤,这才是真正信仰的本质。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